冶金物资高质量开展对标价值创造行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布日期:2023-12-12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冶金物资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为关键抓手,紧扣贸易高质量转型发展脉络主线,有序进行业务结构战略调整,创新手段重塑市场竞争核心优势,力争取得更新成效更大发展。
加强战略赋能 明确对标挖潜方向
冶金物资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在自我检校和对标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展策略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了“成为智慧高效、开放共享、引领行业的大宗商品产业链组织者”的新战略定位。通过对标交流更新总结市场竞争经验,逐步构建完善自身特色的价值创造体系和对标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以产业投研带动传统贸易向“供应链安全保障、金融衍生产品、数字科技手段加持、绿色工程材料装备”等专业赛道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再造市场竞争核心优势。
聚焦价值提升 激发强劲竞争动能
今年以来,冶金物资继续把国内外行业知名头部企业作为锚定目标,公司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共开展针对性交流活动20余次,地域覆盖京津冀、珠三角、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以学明志,将“领先行业,超越标杆”作为行动指引,明确全面对标和模块对标路径,深入解析主业及关联行业卓越效益产生的重要因子。以学增智,聚焦自身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项问题,从传统的简单模仿发展路径和布局,转变为增强灵活创新思维,深刻把握领先经验原理和创新逻辑,实现由点到面的战略突破。以学会友,在入局未知领域时,同行业内头部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有效破除门槛壁垒,平稳过渡初创阶段,比如在装备支护行业,与杭州热联、浙商中拓等企业合作,学习拓展模式,优化行动战略。以学作器,发挥自有研究院的专业作用,深入开展对全产业链价值链的投研工作,将专业力量作为比学赶超的利器,抓住发展风口实现弯道超车。
广泛开展合作 提升经营拓展能力
在今年市场行情反常波动的情况下,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挑战,合理运用组合经营策略,为集团公司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布局做好支撑。随着对标价值创造方案的有序实施,冶金物资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截至11月底,累计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13.31%,单月营收突破130亿元创造历史新高,主力品种钢材和新开辟矿产品的同比销量增幅分别达25.65%和77.80%。
着眼全国市场,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服务中长期规划落地。在内部开展事业部改制和职能部门调整的同时,积极开拓业务盲区,优化驻外网点布局,走出舒适区,敢于做原有区域市场的“搅局者”。对前期的武汉、南昌、无锡、上海支点进行力量补强,并新设了重庆、成都、广州、太原、郑州业务点,有效形成西南、东南、华中、华北的纵深辐射。随着公司发展格局的突进,冶金物资运用应届招聘、知名企业引入等多种渠道,加速搭建人才梯队,从2020年的127人增长至2023年的223人,三年多的时间里,员工人数增长75.59%。公司本级硕士学历员工占比从9.45%提高至17.82%,招录涵盖国内多所985、211工程及海外QS排名前100的院校。

串联运作资源,扩充先进工程物资装备服务内容。同央企和地方国企展开深入合作,密切关注我国基建发展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积极向主业关联行业拓展,运用成熟配送经验,经过大胆创新挖掘,一个涵盖科技防水、水务管道、支护装备、低碳水泥等多项业务内容,服务半径辐射全省的绿色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其中成立时间短、入局行业晚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业务,克服多重阻力实现近15万吨位数的周转材料在租量,出租率和月租金收入常年保持在行业头部水平。水务管道方面主动与温州、湖州等地最大的水务项目进行接洽,并且参与了集团公司在庆元县和青田县两地,建设总投资超160亿元的超大型抽蓄项目材料供应。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地铁、医院、路桥、安置房等各类项目达上百个。
高标谋划蓝图 培育新兴产业优势
产融结合稳定收益。搭建板块研究分析框架和投研体系,运用期货期权开展基差和套保业务,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的价格风险管理和降低资金成本的作用,以及除险保安核心功能,深入挖掘产业链价值,保障投资业务实现良好稳定的盈利状况。随着自有研究院的建立和团队补强完成,对优质业务进行筛选,操盘规模逐渐加大,目前已经实现对现货库存的全面覆盖。
数字转型更新迭代。从稳定赋能数百家中小微采购商的“星猫易采”到开展数字化自营销售的“星猫智联”,两者预计将在今年实现不含税销售额80亿元、销量200万吨的突破,再到以长三角命名的国资线上供应链平台项目启动,在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渐描绘出自身清晰的内核逻辑。随着这一可靠性过硬、可用性较强、可控性稳定的数字贸易平台在2024年正式投入运行,冶金物资在关联平台的研发当中,已累计完成投入超2000万元。下一步将坚持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不断用“科技+服务”的创新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助力推进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
两业融合转型加速。通过技术牵引、产业联动、链条延伸等途径,推动产业交叉渗透,培育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耦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牵头协同集团内部兄弟单位,与持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公司深度合作,涉猎实体制造产业,设立无酸酸洗加工配送智慧工厂,带动行业内外强化环保意识。另外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的最新标准,推动刚性科技防水材料的应用,前瞻性提升建筑材料准入配送门槛,多方面响应双碳政策的号召落地。
物流仓储成果初显。年初成立的浙冶联储,承担着安全保障库存和服务精细升级的任务。仅仅用十个月的时间,便在杭州北站及萧山、永康、江阴、常州以及丽水完成业务网点布局,月仓储吞吐量突破20万吨,签约客户单位超过两百家,其中不乏厦门象屿、物产中大、杭州热联等省内外头部企业。后续将进一步在省内外多地建设完善自营仓储点,加速编织兼具铁路、港口、公路多种形式的立体运输网,朝着智慧综合服务企业发展。
此外,通过与地方政府平台合资成立新公司、股权受让或吸收兼并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发挥主责主业优势,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加速提升地方的供应链运营能力,导入产业资源助力当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寻求在短期内解决核心资质的获取问题,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缩短孵化期。
面向未来,冶金物资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抓好深化对标提升、行动成效评估,推动项目任务落地落实、改革转型见效见质,锤炼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水平,筑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基。在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当中展现更大作为和担当,加快向着省一流千亿级企业行列迈进!